提到李嘉诚,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?是商界传奇的财富密码,还是“不赚最后一个铜板”的投资哲学?但最近,这位94岁的商业巨擘却抛出一记重磅操作——以228亿美元(约合人民币1657亿元)卖掉全球43个港口,包括巴拿马运河的两个核心枢纽。从“买下半个英国”到“割肉离场”,这场看似反常的“大甩卖”,实则暗藏着一场资本与政治的深海博弈。

交易背后:商业逻辑与地缘风险的双重考量
此次出售的港口覆盖亚欧美洲23个国家,包含199个泊位及智能物流系统,但最引人注目的当属巴拿马运河的巴尔博亚港与克里斯托瓦尔港。这两个港口自1997年起由李嘉诚掌控,承担着全球6%海运贸易量的“咽喉要道”,年收入近50亿美元。表面看,交易为长和带来190亿美元现金,负债率从23.6%降至18%,是典型的“优化资产结构”操作。

但更深层的原因或在于地缘政治压力。自2024年起,美国特朗普政府多次以“应对中国影响力”为由,施压巴拿马要求收回运河控制权,甚至威胁动用武力。尽管巴拿马总统强硬表态“运河主权不容动摇”,但长和此时出售港口股权,被解读为规避潜在风险的战略撤退。

接盘者贝莱德:资本巨鳄的全球野心
美国贝莱德财团的入局,让交易蒙上“美国化”色彩。这家管理着10万亿美元资产的巨头,联合地中海航运旗下公司,将控制全球10.4%的集装箱吞吐量,跻身全球港口运营商前三。法国媒体更是直言,贝莱德正将巴拿马运河航运“美国化”。
